東森星期講義/休息是要走更遠的路-讀大前研一的OFF學【東森新聞報 陳新民】    
 
  
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日前有一新作上市,是談「OFF學」的,值得一讀。

「OFF學」這個新名詞的重點,仍然集中在「OFF」之上,也不離「去掉、丟棄或離開」之意。


大前奉勸人們要注意休假,身心輕鬆才會使工作更加有效率,並不時激發創意。

OFF學是一門要人們「放開」的教材。

其實大前的「OFF學」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說法,農人都知道「休耕」的重要,休耕是恢復地力的唯一方式;老師及學生都知道寒暑假是另一波知識的培養期。

愈是繃緊的東西,如橡皮筋、彈簧致命的時刻便是「彈性疲乏」,也導出了「愈繃緊,愈要鬆綁」的定律….。

OFF學人人皆懂,但是真的有多少人會真心利用「OFF Duty」的概念,讓自己「生產」更多的產值?這才是一個問題。

這涉及了「建設性的休假觀」。

「消極」的休假是把休假視為單純的休息消遣。

對於依賴「腦力」過活的人,例如公司決策人士、政治、學術人士,以及作家、媒體人…,趁此擺卸平日常態的思考及工作,讓「腦波」自由氾濫一陣子,肯定會迸出奇妙的火花。

歷史上,不少文人雅士早已運用這種突破思想困境的妙招,例如大哲學家康德,每天固定時間散步,讓大腦釋放出無限的空間,因而迸放出凡夫俗子怎麼想都想不通的偉大哲理;大文豪歌德的「義大利之旅」,途中山門狀景,青年男女的真純情愛,提供了曠世鉅作-「義大利之旅」靈感的來源;「浮士德與魔鬼」的精采情節,構思也來自這段「心靈之旅」。

德國人在創作出現瓶頸時,就會興起「渡個假吧!」的念頭,筆者在德國取得法學博士只耗時三年,可說效率奇高,原因為何?答案便是「休」字。

我只要完成一個重要段落,或焦躁不安(多半出了瓶頸),一定離開幕尼黑這個噪雜大城市,參加一個旅行團到某個文化或歷史名城,散散心。

出門前,我一定買一些介紹當地著名美術館、歷史古蹟,當然,還有我最喜歡的葡萄酒,以及美食(新聞網站)、市集的書籍,詳細籌劃行程。

我平均每三個月「出走」一次,旅德三年下來,行跡遍及歐洲許多大城市,逛遍各大美術館,享受到難以計數的美酒。

豐富程度達到我每思及都會「偷笑」。

當前政壇紛紛亂亂,軍國重大決策無比粗糙,政治人物信口雌黃,不禁想勸勸他們「OFF一下吧」!帶你們的家人、幕僚去一個風光明媚的地方,安心調息幾天,讓「心律不整」的腦波經大地之氣調養,重新出發,一定會有新意,也當不會有氣急敗壞的窘相出現。

披頭四成名曲子「Let it be」人人都可以哼唱幾句,遭逢一時挫折,何妨「放開去」(Let it be)?追求一下老莊哲學的「虛空」之美?休息,不只是一個工作階段的結束,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。

每天翻閱報紙,讀到燒炭、跳河之事日有發生,都會慨嘆我們這個社會欠缺「回個頭」的風氣。

社會上倘能多一點宣揚「驀然可回首」的哲理,恐怕可以挽回更多飄零的靈魂及破碎的家庭吧!OFF學,何時才能在台灣紮根?
 
●東森論壇徵稿區→http://www.ettoday.com/write/ (作者陳新民/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、台北大學司法系合聘教授。本文於東森新聞台25晨間十點首播,晚間十點及十二點重播,民眾日報25日刊登。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 小蜜桃外星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