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績揭曉,我具有90%的敗犬特徵,至於「不成為敗犬」﹝= 成為勝犬﹞的條件只有區區30%,也就是說我有70%的可能性成為敗犬。除了身分證的配偶欄上剛好填有某個人的名字之外,我的本質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敗犬,這不是「披著勝犬皮的敗犬」是什麼?

先不管我屬於勝或敗的一方,我更想知道的是,到底為什麼我身邊會有這麼多敗犬?
 
我的單身女性友人,容貌身材學養能力都優秀的一大堆,卻總是孤家寡人,我老想為她們介紹男友,卻想破頭也想不出什麼對象,不是沒有好男人,而是好男人都已經名草有主,要不就已婚要不就有穩定女友,那些還沒定下來的往往具有花花公子的潛質。如果我的女性朋友只是想玩玩談個小戀愛倒是沒問題,如果她是認真考慮婚姻的話,我可不想讓她所遇非人陷入萬劫不復。
 
為什麼好男人總是taken
 
傑克陷入沉思,久久才吐出一句:「因為好男人是被女人教出來的!」
 
喔?聽男人自己這麼說,我倒是很好奇。
 
「我們男人其實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生物,吃飽穿暖睡好,跟別人打架會贏,床上表現優異,所有的motivation都來自這些事情。」
 
這話說得沒錯,女人心思細膩,想法縝密,情感豐沛,感受強烈,對男人來說,了解女人簡直像叫灰姑娘挑出綠豆般艱難又沒道理。
 
「女人對人際關係敏感又纖細,所以我們是在一路跌跌撞撞中學習的。你們女人一天到晚和死黨挖心掏肺分享秘密,我們男人要是誰最近很慘,就一起去打籃球殺個你死我活,然後整夜痛快喝酒,沒有人會講心事表現自己的脆弱!」
 
原來如此
 
男人是在和女人的交往中被訓練出體貼和細心,開始懂得聆聽懂得安慰懂得討論人生的意義;越「受教」的男人越能維持長久關係,別的女人自然沒有機會攻城掠地。
 
但是那些沒有變成「完美好男人」的中輟生又到哪裡去了呢?總還剩幾個具有潛力的可以調教開發吧?
 
酒井順子在書中指出五種「雄性敗犬」的原型:
 
1.      對於活生生的女人沒有興趣───宅男
2.      對女人有興趣,但是討厭負責任───鬆散男
3.      對女人有興趣,但是唯獨對雌性敗犬沒有興趣───貶女男
4.      對女人有興趣,但是自己完全不受歡迎───醜男
5.      對女人有興趣,但是自己卻完全不長進───無用男
 
我和傑克討論的結果,認為和日本以宅男居多的現象不同的是,台灣的雄性敗犬應該大部分屬於鬆散男和貶女男。
 
鬆散男怕麻煩,不願意對未來承諾,注重自己的需求勝過一切,當然沒有多餘的心力分給另一個人,更何況是和特定女性親密交往。台灣男生被媽媽照顧慣了,焦點都在自己身上,突然要對另一個人照三餐噓寒問暖實在太累人,大家合則來不合則散,不要談未來比較輕鬆自在。
 
貶女男則是傳統「男尊女卑」觀念荼毒下的結果,沒有辦法接受女人比他學歷好收入多見識廣。可是我們這一代的成長背景,是男生有兵役限制不能隨意出國,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後還得再啃兩年饅頭;女生卻從學生時代就海闊天空,到處增廣見聞切磋琢磨;一邊停滯不前一邊卻像發射火箭,幾年下來當然差異立見,這時再說「我不要我的女人這麼優秀」無異緣木求魚,也怪不得我眾多敗犬朋友在婚姻市場上變成滯銷存貨。
 
但話說回來,為什麼一定要結婚呢?
 
我覺得我不願承認自己是勝犬,來自於骨子裡對「結婚 = 勝利」的反動。我並不否認婚姻與家庭的價值,畢竟我也是因為父母建立的婚姻和家庭才能成長到如今,但我總覺得「生活方式」是一個非常個人的選擇,不應該用主流價值去排除其他可能性。
 
覺得結婚好,就努力尋找共度一生的對象。
覺得單身好,就盡情享受沒有家庭的羈絆。
結了婚卻不想生小孩,就維持兩人世界的甜蜜。
有長期伴侶卻不想落入婚姻型式,就讓心靈而非法律把兩人繫在一起。
喜歡的是同性,就大方出櫃示愛告白。
喜歡小孩卻沒有對象,就領養來付出關懷。
 
各式各樣的生活型態,如果當事人覺得開心,也清楚每個選擇要付的代價,只要沒有傷害到相關的人,旁人有什麼質疑的權利?
 
在英國工作的時候,社會對關係的普遍認定是partner,不管有沒有結婚,不管是不是同性,只要一說my partner大家便視你們為夫妻;然而轉到日本工作,沒有婚約就什麼也不是,在法律上或福利上都不承認另一個人存在的事實。
 
這件事帶給我很深的思考:我還是我,我和傑克的長期伴侶關係也依然如故,真正改變的其實是我身處的社會環境!只因為不同的群體價值,我就被賦予不同的角色認定,那我的主體性到底在哪裡?
 
人生的勝或敗其實存乎一心,而我始終相信,這顆判斷的心應該屬於自己。
 
 
《完》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 小蜜桃外星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